第十五章-《那年东晋盛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胡亦萱福了福身:"是,夫君。"

    谢琰走近一步,他身上那股沉香气扑面而来,不知为何总让她联想到蛇类的阴冷。他伸手替她扶正发间一支稍稍歪斜的玉簪,动作轻柔却让她寒毛直竖。

    "听说你想回胡家省亲?"他突然问道。

    胡亦萱猛地抬头,眼中闪过一丝希冀:"是,儿媳思念父母..."

    "再过些时日吧。"谢琰打断她,"近日朝中事多,我抽不开身。"他意有所指地补充,"况且,胡大人近来与北方士族走得太近,陛下颇为不悦。夫人还是少与娘家往来为妙。"

    胡亦萱咬住下唇,强忍怒意。父亲一向谨慎,怎会无故触怒圣颜?这分明是谢琰的托词!

    "对了,"谢琰转身欲走,又回头道,"三日后是谢安叔父寿辰,府中设宴。你好生准备,别失了礼数。"

    看着他远去的背影,胡亦萱终于松开紧握的拳头,掌心赫然四个月牙形的血痕。谢安...那个在朝堂上为时家说过话的谢安。或许,这是个机会?

    回到西厢,她让碧竹取来琴谱,佯装要练习新曲。实则翻开《广陵散》那页,指尖轻抚那些音符,仿佛能透过它们触摸到远方那人的温度。时晨现在怎么样了?他父亲可已获释?他是否...还记得那个约定?

    夜幕降临,谢府渐渐安静下来。胡亦萱屏退侍女,独自坐在窗前。秋夜的月光清冷如水,照得她腕上的玉镯泛着幽幽青光。这是谢家下聘时送的,价值连城,却像个无形的镣铐。

    她轻手轻脚地取出古琴,想了想,还是拨动了《广陵散》的旋律。琴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,她刻意放轻了力道,只让音符在方寸之间流转。弹到动情处,她闭上眼,仿佛又看见时晨站在梅林边,月光为他镀上一层银边...

    "少夫人好琴艺。"

    一个陌生的声音突然响起,胡亦萱惊得差点打翻琴案。抬头看去,门外站着一个约莫四十岁的妇人,一袭素雅衣裙,面容与谢安有几分相似。

    "妾身谢道韫,冒昧打扰了。"妇人微微一笑。

    胡亦萱慌忙起身行礼。谢道韫——谢安的妹妹,当世著名的才女,嫁与王凝之为妻,怎会深夜出现在此?

    谢道韫似乎看出她的疑惑,轻声道:"我回娘家小住,听闻少夫人琴音清越,特来一叙。"

    胡亦萱请她入座,心中却警铃大作。谢道韫与谢安兄妹情深,此来是否别有用心?

    "少夫人不必紧张。"谢道韫温和地说,"我年轻时也爱在深夜抚琴,尤其爱《广陵散》中那份不屈之气。"

    她说话时眼角的细纹舒展开来,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。胡亦萱稍稍放松,为她斟了杯茶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