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没问题,保证完成!”陈向阳拍着胸口保证。 陈向阳接过钱,就走了。 “那我干什么?”陈卫红看着黄阿渔,眼里都是热情。 “卫红,你去找桐油、石灰腻子、破渔网。” “好!” 黄阿渔也给他一块钱的资金。 大家按部就班地开始收集材料。 黄阿渔现在得先去水产站,先回趟家。这花螺少说也有五斤。 一只手手拿一个桶,背上鱼篓。 “我回来了。” “虾仔回来了。” 他放下桶,把鱼篓里的花螺都倒进水缸里,和之前十斤花螺放在一起。 用来放海货的大水缸,海边人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。 有时候捕获的鱼虾蟹多了,就可以养在里面。 “妈,我走了!”说完黄阿渔又着急忙慌地走了。 “哎!”林秀英想说两句,“这孩子,都多大了人了还毛毛躁躁的。” 来到水产站有不少人在排队。 多是些提着桶、背着鱼篓的渔民和赶海人,等着将零散的收获卖给公家。 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鱼腥味和海水咸涩的气息。 收购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,戴着套袖,坐在一张斑驳的木桌后,面前摆着秤和账本,表情有些麻木,机械地过秤、报价、开票。 黄阿渔提着桶,安静地排在队伍末尾,心里盘算着。他需要尽快把手头这些零散海货变现,换成现钱,好支持接下来的生意和制作潜水镜的计划。 队伍缓慢前进。轮到前面一个老汉,他拿出半篮子小杂鱼。收购员扒拉几下,瞥了一眼:“杂鱼,不新鲜了,一毛钱一斤。” 老汉嘴唇嚅动了一下,想争辩两句,看看收购员冷淡的脸,又看看篮子里确实有些发蔫的鱼,最终叹了口气,默默接受了这个低价。 阿渔看在眼里,心里更有数了。水产站收购,价格压得低,而且对鲜活度要求苛刻,但好处是现钱结算,规矩清楚,适合处理掉零散、不易保存的普通货色。 终于轮到他了。黄阿渔把桶提上桌。 收购员例行公事地翻看了一下:“蛏子,个头还行,吐沙不算干净,五毛一斤。小章鱼,死了有一会儿了,不挺实,两毛。这香螺两毛钱一斤。” 活章鱼可是一块钱一斤,现在一句话就变三毛了。 黄阿渔皱了皱眉,“这章鱼怎么死了?这不活着吗?” 第(3/3)页